#perp dex

[Perp DEX 开源脚本 | 社群专属活动] 1⃣先总结一下目前脚本的情况: 有两种模式: 1. 经典模式:剥头皮刷交易量,可以做到无损或盈利,但也有可能被套。 2. 对冲模式:和 Lighter 对冲,基本就是固定 0.01%-0.02% 左右的磨损,用磨损换积分,风险可控。 (磨损指的是包括手续费和交易磨损的总亏损除以单个交易所的交易量,比如edgex和lighter对冲,两边各交易了100万,交易后两边的账户总余额少了100u,那么磨损就是100u/100万=0.01%。在对冲模式下,lighter能拿到的分很少,所以这么算更合理。) 目前支持的交易所: - edgeX (经典模式和对冲模式都支持) - Backpack (经典模式和对冲模式都支持) - ApeX (经典模式和对冲模式都支持) - Extended (经典模式和对冲模式都支持) - Lighter (经典模式和对冲模式都支持) - grvt (经典模式和对冲模式都支持) - Aster (仅支持经典模式) - Paradex (仅支持经典模式) 2⃣目前正在进行的社群专属活动总结 1. edgeX (还有一周结束): 达到一定交易量就可以拿到最高1000u的奖励,只要用我的邀请码的新老用户都可以参加,在edgeX的活动中心已经可以看到具体的要求和奖励,还有一周结束。非常适合配合 edgeX <> Lighter 对冲的脚本,抵扣一些磨损。 2. ApeX (还有一周结束): 交易竞赛,只要用我的邀请码的新老用户都可以参加,具体规则见截图,还有一周结束。 即将有更多的社群专属活动上线,关注我,私信我获取加入telegram交流群组的邀请链接。
很多人没看明白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一个诡异的现象,CEX和perp dex被屠杀式清算,但链上借贷协议却几乎没受影响?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正常来说,一个拥有高流动性资产的平台,尤其是所托为用户的资产,理应有一个严谨且健全的去中心化Oracle喂价机制,但BN却用了自家现货市场的单一数据源作为清算参考。 所以,才出现了 $PAXG 飙升到 3600美元的异常事件,按理说PAXG应该和黄金价格 1:1锚定,但因为单一Oracle问题,让PAXG产生了一种非结构性的脱锚,与市场真实价格偏差过大。 正常黄金$2900,但BN上报价却达到了$3600。Why? 很好理解,崩盘时大户疯狂抛售风险资产而购买PAXG这类避险资产,强需求放大了资产价格,完全没有外部验证机制甚至加权平均价,能不脱锚吗?这也同时解释了,为啥会有那么多奇怪的插针形态。 但相较之下,成熟的链上DeFi借贷协议基本都采纳的是去中心化Oracle,会聚合CEX、DEX等链上多源数据,而避免“自己给自己定价”的黑箱操作。 说到此,大家一定会觉得我要宣扬去中心化Oracle多么多么重要,No,在CEX庞大的流动性支撑下,正常情况下中心化的Oracle并没有问题。 症结和原罪出在了,Oracle的中心化和杠杆的无序叠加。 想想看,若100x杠杆+跨保证金机制+封装资产被纳入保证金+枯竭且稀薄的订单薄流动性,在某一瞬间高度叠加,会发生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2010年的美股闪崩事件,高频算法在15分钟内抹去1万亿美元市值,起因是一笔大单砸穿了脆弱的订单簿,触发算法互相踩踏——抛售导致价格暴跌,暴跌触发更多算法止损,流动性瞬间枯竭,陷入“卖出→下跌→更多卖出”的死亡螺旋。 这和1011这次崩盘的剧本,有多么惊人相似?噢,不对,倒是有一点区别: 2010年有传统金融市场有熔断机制,而2025年加密市场仍是24/7的无监管状态。
谈一谈关于perp dex后市演变的若干洞察: 1)刷交易量换空投预期的“数字游戏”不持久。 若大量用户奔着空投预期来刷量(wash trading)而不是真正的使用产品,若专业套利者低成本剥夺了大部分激励预算,若项目方为了数据好看默许甚至鼓励这些行为。 长此以往整个积分系统就变成了没有真实价值创造挂钩的预期游戏,总会有泡沫破裂的一天; 2)平台间的低费率War存在用户“隐性买单”。 平台之间的内卷竞争会把“收入模型”压缩到极致,但维持零手续费的价值捕获平衡点到底是什么?若看似“零手续费”实际损耗却在清算罚金、资金费率等用户看不到或不在意的地方,长此以往这种打法都是短暂不可持续的。 要么像Robinhood把PFOF卖给做市商,要么做增值服务的Broker,这些都是需要长期迭代的产品力才能成就; 3)CLOB主导的perp dex繁荣还只是场内狂欢。 perp dex不是一个新物种,但这一波万亿级的虚假繁荣背后更多是BTC、ETH等Crypto Native资产刷出来的量。未来TrdfFi资产向链上转移,比如真正有需求的股票、外汇、大宗商品等,CLOB的全链订单簿模型就未必奏效了,反倒Oracle或RFQ模式会更高效。 问题来了,是提前谋局拥抱传统增量资产,还是10万刀购买CLOB Dex代码搞激励大战,谁在真正创造价值就一清二楚了。 4)靠黑盒执行层撑起来的高估值无法被有效验证。 虽然一些perp dex都标榜自己的差异化,但天量的交易数据和藏着捂着的黑盒技术并无法真正让高估值Price in。若用户连订单怎么处理、流动性从哪来、价格怎么形成都不知道,若所谓的“最优执行”实际上是在吃用户MEV、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这并不是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用zk proof证明逻辑没错,但实时追踪订单,订单数据指标和技术手段能不能经受市场考验都是关键; 5)perp dex as a Service会稀释整个赛道的总体价值。 若大家都做CLOB、都支持类似交易对、都是maker/taker fee、都有积分系统,若差别只是UI好看点、空投预期高点、KOL shilling猛点,长此以往整个Perp DEX赛道的总体价值会被严重稀释。 是继续“一键发链”搞内卷,还是真正去解决用户痛点建立差异化?前者只会让整个赛道陷入死亡螺旋,后者才有可能跑出真正有价值的项目。